【概要描述】OBP海洋塑料认证计划是由非政府组织“零塑料海洋”和世优彼得森控制联盟共同开发的,目的是保护海洋免受陆地活动中海洋附着塑料(OBP)的持续泄漏。
微塑料的广泛存在:微塑料被定义为尺寸在5毫米到10微米之间的塑料颗粒,根据来源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。原生微塑料如化妆品中的磨砂颗粒,次生微塑料则由较大塑料物品的降解和破碎形成。微塑料已在全球各地的海洋、淡水、大气和冰川中被检测到,甚至在山顶和偏远地区也有发现。
OBP并非特指海洋中已漂浮的塑料,而是那些处于"入海临界点"的陆地塑料废弃物——包括海岸线50公里范围内的潜在OBP、河道200米内的水道OBP,以及潮间带区域的海岸线OBP。这些塑料废弃物若未得到妥善处理,极易在风雨冲刷、河流输送下碎裂成微颗粒进入海洋。OBP认证正是通过锁定这一关键环节,从源头阻断塑料微颗粒的入海路径,为后续回收加工建立起"可追溯、可量化"的基础。
OBP认证为塑料微颗粒回收注入了人文关怀。认证标准明确禁止使用童工,并要求保障回收从业者的合理报酬与劳动权益,这让分散在海岸带、河道边的微塑料收集者成为循环经济的受益者。同时,针对技术上难以回收的微塑料,认证体系中的"海洋塑料中立子程序"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——通过专门收集处理生成塑料信用,企业可购买信用抵消自身塑料足迹,这一机制让原本无商业价值的微颗粒也能参与到环保价值链中。
从认证流程来看,便捷化的申请机制降低了企业参与门槛。
企业只需明确申请范围、提交相关资料,经第三方机构审核评估并完成费用支付后,即可进入认证执行阶段.
OBP认证通过构建标准化体系、激活市场价值、保障人文权益,为这一工程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解决方案。当越来越多认证后的再生塑料微颗粒转化为笔记本包装、运动鞋材与汽车配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塑料垃圾的"华丽转身",更是海洋生态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希望。在OBP认证的护航下,塑料微颗粒回收加工正从"公益行为"转变为"商业常态",为守护蔚蓝海洋筑牢坚实防线。